周炳琨:中国激光研究第一人
周炳琨,中国激光第一人,从1960年留学列宁格勒电工学院,到1983年赴美国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,只有一个信念:我的事业在中国。
激光技术研究成果
1984年周炳琨院士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"LD泵浦固体激光器",实现了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(6.5%),线宽最窄,频率最稳定的固体激光器。他发明了"单片微型YAG环形激光器"。90年又研制出"LD泵浦NYAB自倍频激光器"。以上工作开创了固体激光新领域。
在国内周炳琨院士首先开展了"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研究",七项成果经鉴定为国际首创或先进。开辟了光电子技术新方向和晶体材料生长新方法。"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技术"通过七项成果鉴定,线宽、频稳度和调谐范围达国际先进水平。为发展相干光通信作出了贡献。在"光纤高温传感器"、光纤环形腔的细度及环形激光器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他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、国家发明四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、二、三等奖,由他参加主编的《激光原理》获国家优秀教材奖。
周炳琨,中国激光研究第一人。1960年留学苏联时,即涉足激光研究领域。
周炳琨1936年3月2日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父亲是一位律师。他在家乡一直念完初中。 1953年,周炳琨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器件专业。他的优异成绩和肯于吃苦、乐于钻研的学习精神,一开始就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拥戴,被选为班长。清华大学的学习是他成长的关键时期。他们一个星期中只有星期天下午去礼堂听听音乐会、出外郊游。其余时间完全用在学习上,他们关心的焦点是去图书馆"抢占"座位,然后就一头扎进书山题海里去。同时,他们又很注意身体锻炼。紧张的学习到下午4点半,就放下书本,走上运动场。他们当时长跑规定了指标,每星期必跑二万米。他当时是学校摩托车队队员,以后又当过教练。1954年、1955年国庆节,清华大学的摩托车队列队游行,通过天安门,接受了毛主席和中央首长检阅。
1956年,刚念完三年级的周炳琨就提前毕业,当上了助教,得到了有计划的培养。清华大学送周炳琨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,跟苏联专家列别捷夫教授进修微波电子学,担任翻译和助手。刘刚是位优秀的青年教师(后长期担任成都电子技术大学校长,并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)。
在刘刚的帮助下,周炳琨从列别捷夫那里学到很多真本领。1958年,周炳琨回校后,以一个22岁的小助教就开始讲授"微波技术"的大课,并负责实验室的建设。
1960年,清华无线电系系主任李传信推荐周炳琨去苏联进修。
周炳琨,中国激光研究第一人
1960年1月,周炳琨来到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,专研微波技术。半年之后,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梅曼发明了世界第一台"红宝石激光器",这标志着"激光技术"形成。它与原子能、半导体、电子计算机一起,被誉为当代科学技术的"四大发明"
本文链接:https://goldlaser.cn/Read/178.html 转载需授权!